隨著少年的老去,身邊人談論的話題從用戶體驗、創業心得變成了限購、學區房和幼兒園,近來又漸漸變成了海外投資和移民。
為什么要移民?無非是為了孩子的教育,為了更清潔的環境、更安全的食品以及更好的保障。如果還有別的原因,可能還出于人對另一種生活方式固有的好奇心。
2015年,我和妻子辭去工作,舉家遷往加拿大。我們選擇在溫哥華落腳,因為聽說這里的工作機會多。
溫哥華因氣候溫和與環境優美備受移民的青睞,造成物價飛漲,生活費用連年攀升,房價多年來都位居北美第一,把美國名城洛杉磯、紐約等都甩到后面去了。
得知這樣的情況后,我和妻子還擔心在這里的生活成本會遠遠超出國內的消費,然而當我們真正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,一切都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樣。
租房、買房
剛來加拿大,首先要考慮的是房子的問題,一開始我們還是租房,大溫地區的房產,不同區域、不同房型,就有不同的價格。
在這里兩居室公寓,租金每月在$2200 — $2800;獨立屋的租金相對便宜,在$1500 — $2000。為了節省開支,我們租了一個小兩居的公寓。在我們穩定一段時間后,我們花了60萬在附近購買一套兩居室的公寓,從此我們在加拿大已經有一個真正屬于自己的家了。
這里的水電費與國內基本持平,自來水就已經達到飲用的水標準,打開水龍頭就可以飲用了。 電費每兩月交一次,如果兩月的用電量在1398度之內,每度電約6分加幣,超過部分約8分。
日常生活成本
蔬菜價格高出國內數倍
蔬菜分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,價格大多在$0.69-$3.99/磅之間。
水果、肉類與國內價格相差不大
羊肉牛肉豬肉火雞肉雞肉(雞胸肉)雞腿雞翅內臟,相同的肉類也會根據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價格,牛肉大多在$5—$8.99加元/磅左右。
雞蛋、奶制品明顯低于國內價格
以鮮奶為例,4公升的牛奶價格約為$5加元。
海鮮類價格較國內便宜很多很多
雪蟹$11/磅,龍蝦特價時約$15/磅,其它海鮮價格和國內一對比,也是便宜許多哦。
日用品相差無幾
洗衣液、牙膏牙刷、沐浴露、護發素、紙巾等等,這些價格與國內購買花銷來說相差無幾,以四人家庭為例,每月食物與日用品支出相對固定,約為$650。
加拿大工作
經驗和推薦比學歷更重要
普通工作者不比坐辦公室的人工資低,特別是有技術傍身的工作者,俗稱藍領。所以這里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,憑自己本事掙到錢才是硬道理,管你是什么身份。
坐辦公室的,俗稱白領,這部分人群最低起薪2萬5,中線在4-5萬,普通經理5-8萬,級別更高的工資也就越多。我是一名IT人士,所以我的工資在加拿大還是足以支撐我和妻子的生活。
在加拿大,工資越高納稅也就越多,所以加拿大是普通百姓的天堂,是甘愿奉獻的納稅英雄的犧牲地。
身邊的公司同事也有幾個剛畢業的大學生,現在已經買房買車了,只要精打細算過日子。總體感覺比國內的大學畢業生輕松快樂有奔頭。
這里需要知道一點:剛畢業的大學生只要有工作,付5%的首付(單身一般買20萬左右的公寓,收入高的也有人買30-40萬的),就能買房。買車不用付首付,每個月按揭就可以,每月200-300的普通級別的日本美國車,500-700奔馳寶馬,其他豪車就更貴。車雙保險800-1200不等。買二手的就更便宜。
如果,現在我還是在國內看溫哥華的生活成本,以國內的薪資水平負擔溫哥華的生活水平,拿加幣換成人民幣來計算是比較貴,但是當我移民加拿大以后,在溫哥華當地工作拿著加幣的薪資生活,真的感覺這里的物價簡直是我們這些普通人的天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