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投資者進行海外布局,需要謹慎四大風險:
01、 匯率風險
海外投資第一步是:人民幣換成外幣,匯率的風險放在首位。
匯率風險,舉個例子,2018年1月到8月底,阿根廷央行不斷升息,到8月30日那天,基準利率已到60%,換句話說,無風險收益達60%。
如果買入阿根廷比索,放銀行,賺高利息,看上去是個好主意。
但是同期,阿根廷匯率下跌一半,也就是貨幣貶值50%:
例:年初1000元,60%利率,年底拿回1600元,但貨幣貶值50%,拿到的=1600*50%=800元的購買力,虧損20%,仍然是投資失敗。
不考慮匯率的海外投資,就是蒙眼狂奔…..
這里還有另一個陷井:
我們常聽到有人說:“人民幣又縮水了”,這時一定要多問一句,人民幣真的縮水了嗎?是自身縮水還是兌其它貨幣縮水了呢?
這常常導致完全不一樣的結果,以2018年為倒:
“人民幣縮水”是指人民幣兌美元縮水5.47%
上表一目了然,2018年,人民幣對美元縮水了5.47%,而對其它主要貨幣均為升值,如果一聽人民幣會縮水,就急急忙忙去換外幣,沒有選對幣種,會投資失誤。這也是許戈財經一直在提醒的讓大家配置點美元,而不是去配置點其它貨幣。
02、股市風險
海外股票,許多國家沒有漲跌停機制,股票遭遇嚴重利空,會出現“雪崩式”下跌。
例如美國上市的“紅黃藍”,在去年某事件后,股價開盤下跌42%
在海外股票投資方面,如果是新手,個人建議買大盤指數,比如美國標普500指數的基金,過去30年,平均每年收益率在7.2%左右,并不遜色,但風險已經攤薄。
巴菲特在2014年立下遺囑,說:如果他過世,其名下的90%的現金將讓托管人購買指數基金…..他曾與對沖基金打賭十年之內,指數表現超過對沖基金,結果見下圖:
所以對于新手,選擇指數基金,不僅認購成本低,收益也不菲,省力省心,還實現了海外資產配置。
目前投資海外股票有兩種渠道,一種是開通滬港通或深港通,投資港股,但開通需要資金賬戶余額達到50萬元以上,另一種是開通支持美股投資的券商賬號,投資美股。國外的券商有盈透、史考特,國內有富途、老虎、雪盈等。同時國內提供海外基金的平臺也比較多,都有各自比較優秀的海外合作機構。
03、 兇殘的“股匯雙殺”
如果一國綜合股指出現大幅下跌,一般伴隨該國匯率的下滑,這樣就出現,虧完匯率,虧股市的“股匯雙殺”
如1997年7月2日,泰國宣布泰銖自由浮動,泰銖立即貶值近20%,之后數周,泰國股市崩盤,1997年,泰國股指跌去55%
所以,海外資產配置,對匯率和股市的風險的認識,可以合在一起。
什么樣的情況,或在那些國家,會出現“股匯雙跌”?
一般來說,全球經濟集體向好的情況下,股匯雙跌可能性小,可以側重于新興市場國家,以博取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高收益;
反之,如果全球經濟動蕩,危機四伏,甚至發生經濟危機,這時,應該快速避免新興市場國家的資產布局,將重心移回經濟發達國家。
例外:對于一些發達國家,即使貨幣貶值,但股市卻出現上漲,可能因為其經濟全球化程度深,比如:英國脫歐,本國匯率出現大幅貶損,但股市上漲,原因可能是英鎊貶值,令英國大量海外企業匯回的利潤增加,同時出口產品價格下滑。
這樣的例子,也發生在日本這個國家,它主要靠出口,匯率貶值,出口增加,反而利好股市。
04、 稅務法律
海外投資,因為涉及到的國家不同,不同國家間的法律迥異,在資產轉移,稅務交納上,會產生較多的風險與成本。以后也許你需要個肖申克幫你來報稅。
比如說,國內居民海外投資,涉及最簡單的是每年換匯額度,以及如何合法地轉出資金,以后,如果你在多個國家有多種收入來源,復雜的扣除情形,請一個稅務師來幫你處理,也許就是勢在必行了。
再比如,海外置業上,近年越來越流行,也確實是一種全球財富配置的方法。
海外房價看似不高,但交易成本不低。實際上,還涉及很多雜費,有的房產中介會刻意向客戶隱去這些費用,所以一定要問清楚。
再比如說,買了海外的房產,租出去,一此國家規定,一旦出租過程出現問題,房東仍有關系,比如一些國家的房產,房子一旦漏水或者出了毛病,沒有及時修繕,房主可能等到的是法院的傳票…..
當然,這一些都是極端個案,并不能阻止海外配置的大趨勢,在進行海外配置前,向專業人士征詢意見,一則可以繞過坑,二者可以實現財富的全球配置。
海外資產占家庭資產比例上,發達國家家庭海外資產配置目前約為15%左右,某些國家甚至更高,比如新加坡,由于自身市場太小,資本市場又發達,足不出戶就可以全世界投資,所以比例更是高達37%,而中國家庭的海外資產配置目前僅為4%~5%左右。
所以中國高凈資產客戶的海外配置,仍在路上……